异国风情·波斯篇(三)

深蓝 | 2021-10-14 11:43
分享到:
伊玛目广场(Imam Square)
1602年,阿巴斯大帝将都城从加兹温迁至伊斯法罕,大兴土木,建造了这座广场,广场四周的建筑大多建于萨法维王朝。西面是阿里卡普宫,南面是伊玛目清真寺,东面是谢赫洛特芙拉清真寺,谢赫洛特芙拉清真寺是最出名的,也是LP封面,据说是清晨去参观最好,所以留到明天早上去。
 
 
谁说伊斯法罕的冰淇淋好吃的?你出来我保证不打你,买了三个,结果没吃完就扔了,味道跟小时候吃的奶油棒冰似的,不说跟日本吃的比,就是跟KFC的蛋筒比都是一个天一个地。
 
 
      地主和他的狗腿子跟班
 
 
        阿里卡普宫(Kakh-e Ali Qapu),萨法维时期国王用来招待外国使者的宫殿和寝宫,LP上说不是很推荐,脚手架挡住视线,拍不出好照片,门票还要200000里亚尔,就下面看看算了。
 
 
        伊玛目清真寺( Imam Khomeini Mosque),位于伊玛目广场南面,也叫沙阿清真寺,入口就在广场上,谷歌地图却把我们带进停车场,在伊玛目清真寺外转了一大圈也找不到入口,后面的小广场遇到一群热情的学生跟我们打招呼,要跟我们合影,盛情难却。
 

 
        伊朗人会英语的相对不是很多,这群年轻人英语不错,对我的5D4很感兴趣,拿着把玩很久才还给我。
 
在伊朗有一点很奇怪的是老年人会英语的比例要超过年轻人,这大概是因为老年人生活的老国王时期非常亲美,后来伊斯兰革命以后越来越封闭导致的吧。来伊朗前一个月看到新闻说伊朗已经禁止小学教授英文。这是因为哈梅内伊称,过早的学习英文为“西方文化”的入侵开辟了道路。政府和私人小学把英文教学列为正式课程将违反法律与条规。所以如果一直是神权至上,脱离主流世界的话,会英语的伊朗人只能是越来越少。
 

 
        1970年代 伊斯兰革命前的伊朗 不用蒙面和“黑袍加身”,到处都是美美的大长腿。
 
 
          兜兜转转还是回到广场上的入口,门票20万里亚尔,入内,清真寺里游人很少,拱顶高大壮观,绘满蓝色花纹彩釉,让人惊叹。
 
 
 
        在建造这个清真寺的时候,有这么一个传说。当这个清真寺开建的时候,阿巴斯大帝已经52岁了,所以他希望工匠们尽快完工,这样还可以在生平看到它。阿巴斯甚至要求工匠们在地基还没有全部打好的时候,就开始动工墙壁上的绘画。但是他的工匠Ali断然拒绝了阿巴斯的要求,不过为了加快工期,Ali想到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就是把墙上细密的马塞克花纹,换成了另外一种独创的形状更大的花纹。最终Ali凭借着超凡的技艺,经过25年的时间,将其建为一座工艺精美的清真寺,他也因此得到了皇室的原谅。
 
         日落时分的伊玛目广场,夕阳西下,落日余晖。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