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
嘉峪关,又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东经98°17′、北纬39°47′,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现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嘉峪关关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
明朝初年,大破元军的征虏将军冯胜从酒泉骑马向西40里,涉水过“九眼泉”登上嘉峪塬勒马四顾,见南面贺兰山斜刺长空,西面戈壁如海,北面黑山威严,东面清泉绿洲,而嘉峪塬仿佛河西走廊这条连通东西的大河的中流砥柱。于是上表朱元璋称嘉峪塬“此咽喉要地,令关踞其中,当固若金汤”,于公元1372年建关城于嘉峪山西塬,关以山名,始称嘉峪关。
经过100余年的4次大规模扩建,1495年兵备道李端澄主持修建关楼,11年后又建东西两座城楼。城楼修好了,却依然是孤城一座,番兵在而后的十几年里两度围困攻破嘉峪关,或是干脆绕过它去劫掠附近地区。1539年,明嘉庆十八年尚书翟銮巡视西北,看到孤苦伶仃的嘉峪关,上书皇帝恳请加固关城修缮边墙,并修建断开戈壁连接南北山峦的一百余里的城墙与长城相连,至此嘉峪关才成了今天这座天下第一雄关。
林则徐被贬新疆途经此关,曾写下诗句:长城饮马寒霄月,古戍盘雕大漠风。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雄关。1837年清朝左宗棠驻肃州时曾修整关墙和关楼,并亲笔写下“天下第一雄关”的匾额。可惜1931年西北军伐马仲英把关楼拆了,那块名匾也从此下落不明。现在的关楼和仿制的匾是1988年按原样重建。
嘉峪关市区是为了适应酒泉钢铁厂发展于1965年兴建的,规模并不大,城市中轴线走向为西北、东南。嘉峪关现已成为河西走廊新兴的旅游城市。
旅游景点
主要有以下几处:
戏台
戏台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嘉峪关游击将军袋什衣主持修建, 系当时守城官兵、城内居民及过往商旅的娱乐场所。其形制为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戏台。由木制屏风把前后台分隔开,屏风正中央绘制八幅人物图,是人们熟知的“八仙”内容。
文昌阁
文昌阁,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楼阁为两层两檐歇山顶式建筑,底层两边为单间铺房,四周立红漆明柱18根,形成回廊。内为面宽三间、进深二间的官厅。四面装有花格门窗,上部绘制山水人物彩画80余幅。此阁在明清时为文人墨客会友、吟诗作画、读书的场所。到了清代末年成为文官办公的地方。
内城
内城墙高9米,加垛墙1.7米,总高10.7米。6米以下为黄土夯筑,6米以上用土坯加筑。历经六百多年,墙体虽有剥落,但大部分仍然完整牢固。修筑城墙用的黄土,都是经过认真筛选和加工制作的,首先将选好的黄土放在青石板上,让烈日烤晒,将草籽晒死。嘉峪北段长城下出土的“长城工牌”,上面详细记载了当时修长城的分工情况。
嘉峪关关城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长城第一墩
长城第一墩:即讨赖河墩。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它是明代万里长城从西向东的第一座墩台,是明代长城的西端起点,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距关
城7.5公里,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近80米高的悬崖之上,可谓:“天下第一险墩矣”。
长城第一墩旅游景区面积约3.22平方公里。景区包括长城第一墩、综合服务区、讨赖河滑索、讨赖客栈、天险吊桥、“醉卧沙场”雕塑群、“中华龙林”等内容。其中下沉式综合服务区有贵宾接待室、游客服务中心、饮吧、观景平台、滑索、旅游纪念品商店等设施。 嘉峪关景区以长城文化和丝绸之路文化为内涵,以戈壁风光和西北民俗风情为基础,是一处观光、探险、休闲、娱乐、怀古游学的好去处。[2]
悬壁长城
石关峡又名水关峡,它的南面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面是高耸入云的黑山。断壁长城和悬壁长城是嘉峪关西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断壁长城居于黑山峡口之南,为东西走向。悬壁长城在峡谷的北面,为南北走向,城墙陡峭直长,气势雄伟,垂若悬臂,有“西部八达岭”之称。这两条长城形成拱卫之势,共同扼守黑山峡口。
七一冰川
“七一”冰川位于嘉峪关市西南116公里处的祁连山腹地,它是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的科技工作者和原苏联冰川学专家于1958年7月1日发现、并以发现日期命名的一座高原冰川。该冰川斜挂于坡度小于45度的山坡上,冰层平均厚度78米,最厚处达120米,冰峰海拔5150米,冰舌前沿海拔4300米。“七一”冰川气候独特,景色迷人,是开展登山探险、避暑休闲、科考研究等旅游活动的好去处,也是嘉峪关市旅游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食推荐:
嘉峪关美食也很有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种:
驴肉黄面是当地的特色名吃,几乎每一家餐馆都有。黄面因色泽明亮金黄而得名,细如龙须,柔韧耐拉,口感劲道。敦煌的黄面好吃,主要在于香菇汁做得好。这香菇汁是用香菇末、驴肉丁、水豆腐等做成的哨子,带着汤汁,豆腐切成小块小块的,有点硬度,也有些嚼头。一般驴肉黄面价格为10元/份。
羊肉粉汤是敦煌传统小吃,羊肉的选用精心讲究,必须是本地饲养的且膘肥体壮的羯羊。食用时,先将骨汤兑水,放人调料煮沸,再将熟肉切成薄片与切成块的凉粉盛人碗中,舀入沸汤,上面撒上香菜末、韭菜和葱、辣椒末等。观之红黄绿白,香味扑鼻,食之香辣爽口,肥而不腻。有滋补、发热、祛寒之效。
搓鱼面是甘肃特有的面食品种,因其成品的形状中间粗、两头尖,酷似小鱼而得名。其作法是用手掌将面条搓成约一寸长的面段,然后入锅内或煮或炒熟都可,在热天里还可以凉拌食用,是当地人喜爱的美食。
粉蒸牛羊肉,有1000多年的历史,以鲜肥牛、羊肉和面粉为原料,花椒、茴香等十三种西部产之调料磨粉腌制入味后,经武火、文火蒸制而成故称“粉蒸牛羊肉”。食时,佐以生蒜。也可用发面荷叶饼夹食,食后,再品一杯熬制的砖茶,既助消化,又清心利口,回味无穷。
杏皮水是当地特色的饮料,以当地特产的李广杏为原料,与酸梅汤有些相似,但口感要较为柔和一些,物美价廉,不仅好喝,而且解暑。在敦煌的大街小巷、各个超市、各个景点门口以及沙洲市场都可买到,价格为3元/份。
嘉峪关旅游贴士
1、住宿普通招待所都有可能享受在房间里拨打IP电话的便捷。
2、除了祁连山区和个别偏远的戈壁沙漠地带,手机都有良好的信号。
3、网吧发展比较良性,不像其它地区要不满街都是,要不根本找不到影子,价格普遍是2元/小时。
4、银行方面虽然提款机并不普及,但工行、建行,尤其是农行的储蓄所众多,上班时间在柜台取款都比较方便。如果你使用邮政储蓄,也会感到网点众多,取款便利。
5、另外各城市都设有地方特色的旅行社,比较方便参加一日游活动来节省时间和金钱。
6、嘉峪关太阳大,风也很大,天气比较冷,要做好准备,多带一些防晒用品,在当地要多喝水,衣服也要准备一些。
7、游嘉峪关关城时,最好穿旅游鞋;在关城范围内,不可乱刻乱画,不得鸣放烟花爆竹、不得点明火,也不能在“击石燕鸣”处用石头敲打城墙。
8、注意保护文物,游览七一冰川时带上雨具和防寒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