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新区将建汽车高原实验室
6月15日,2017中国汽车认证认可国际论坛在昆明世纪金源酒店举行。150多名国内汽车行业领袖和300多位业内人士参加,就深化国际合作、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展开深入探讨。
云南省政府副省长董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董乐群,中汽中心党委书记于凯出席论坛。昆明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喜良出席论坛并致辞。何刚、孙涛等参加论坛。
论坛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中心)与云南省政府签署协议,在滇中新区共建汽车高原实验室;并分别与云南省工信委、云南滇中新区管委会、云内动力和云南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助云南开展行业战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云南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指导行业和产业发展。
产业前景
新能源汽车产业助昆明“弯道超车”
王喜良说,近年来,昆明市始终把先进装备制造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打造,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努力把昆明打造成为西南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和推广应用示范城市。作为全国13个首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昆明市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作为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突破点,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快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昆明培育发展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王喜良表示,截至目前,全市已拥有昆明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云南五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云南航天神州汽车有限公司、东风云南汽车有限公司等 4 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已具备新能源客车、新能源物流车、新能源清洁卫生专用车生产能力。云内动力掌握多项核心技术,2016 年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5.51%,跃居全国第一位。同时,昆明正在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中心和东风云汽搬迁技改项目,加快完善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
昆明是内地各城市向南亚东南亚拓展市场的理想起点,有利于吸引和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也有利于企业开拓南亚东南亚市场,让中国的汽车走向世界。此外,昆明市电价远低于其他地区,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提供充沛而廉价的清洁能源。
对在昆明投资新能源的汽车产业,昆明市将从保障项目用地、项目贴息或补助、政策扶持、新能源乘用车财政补助、新能源汽车销售补助5个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对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5亿元以下的整车及配套件生产和研发项目,优先保障项目用地。在项目投资建设期,财政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的 1%给予项目贴息或补助。对固定资产投资达5亿元以上的项目,将以“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政策扶持。对本市新进入国家《公告》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企业,一次性给予1000万元财政补助。对本地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将产品销售到市外的,给予销售补助。
合作项目
未来国产新车高原测试集中到昆明完成
中汽中心与省政府签署的关于“高原汽车实验室”合作协议显示,实验室建成后,未来国产新车产品上市前必须经历的海拔2000米以上“高原测试”,都要集中到昆明来完成。云南省政府将根据中汽中心具体实施项目的内容和进度,在项目建设用地、汽车产业发展资金、人才引进和项目服务的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新车产品在批量生产并上市销售前,必须要接受高原、高寒、高海拔测试。由于我国大多数汽车厂家都集中于平原地区,绝大多数车企目前采取的通用方式是在当地建设模拟高原实验室。“但最佳的情况,还是在真实的高原、高寒、高海拔环境中,适应当地的油品、气候、温度、压力等条件而得出结果。如此测试的结果,要更真实、更准确。”于凯说,中汽中心高原实验室建成后,全国的汽车产品的高原测试都将集中到昆明来完成;未来还能辐射南亚、东南亚市场。
高原实验室将落地滇中新区管委会杨林经开区汽车产业园内,项目包括整车性能排放实验室、发动机海拔模拟实验室、车身及侧翻实验室、重型转毂实验室、专门针对国六标准为国内外车企提供高海拔RDE检测服务。
“昆明海拔范围从700多米到4000多米,就是一个汽车验证的天然实验室。”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高原实验室建成后,还会配套汽车跑道、安全测试碰撞中心。按照以往经验,在哪个地区建立实验室后,都会带动相关企业在当地聚集。因此,滇中新区有了该实验室之后,也将吸引更多企业到新区聚集。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汽中心高原试验基地作为中国汽车工业走出去的纽带,是我国汽车行业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的重要支点,未来将对联合和协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汽车行业标准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根据协议,中汽中心和云南省还将在以下方面进行合作:共同搭建云南汽车产业信息交流产品展示、技术研发、产品认证检测、人才培养等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推进第三方汽车服务业发展;中汽中心利用其多领域综合优势,为云南相关企业提供新产品开发相关的试验检测与服务;中汽中心将优先向云南推荐合适的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制造技术服务和研发培训项目,同时为汽车产业相关项目来云南省投资做好政策法律咨询、协调对外联络等工作,并为云南省争取更多国家政策支持。
★大咖探讨
截至2015年底,中国汽车实现年销2502万辆,超越美、日,位居世界第一。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汽车在不断获得国内消费者认可、使用的同时,大步迈出国门、远销四海。在参与论坛的多位汽车行业大咖看来,支撑中国汽车行业和市场长足进步的根本是品质的提升;而制定前瞻、协同、兼容的标准,又是实现产品高品质的保障。
宝马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副总裁穆勒:
无论德国产还是中国产
都是同一标准
“昆明的汽车产业要圆梦,首先就要做到昆明、中国、世界统一标准。”宝马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扬·埃里克·穆勒博士以“宝马系”研发制造及销售服务体系为例说,BMW的目标是在全球建立最高的汽车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无论是德国产还是中国产,都是同一标准在管控。
“这对于客户非常重要。我们的标准只能提升,不能降低。在严守标准底线的前提下,我们鼓励各地的合资厂家根据当地市场需求,生产更个性化的产品。”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
北汽在云南
有两个“拳头”项目
“瑞丽有我们国际业务的桥头堡,昆明有我们新能源业务的根据地。”徐和谊表示,面对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和共享化的时代潮流,北汽在云南的两个“拳头”必须用于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和标准上实现合力突破,与其他自主品牌厂家一道,逐步制定出强大的、具备较强向下兼容能力的“中国标准”。
重庆力帆副总经理李金龙:
中国标准在发展中国家
已处于领先水平
在走向世界过程中迈出坚实步伐的重庆力帆对标准更有着切身的感受。力帆副总经理李金龙说,虽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标准还存在差距,但面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中国标准已经处于领先水平,这也是力帆汽车“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原因。
云内动力总经理杨永忠:
云内动力柴油发动机
已打入欧洲市场
云内动力总经理杨永忠介绍,今年初,云内动力已打入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市场,与两个品牌的整车厂家签订合约,采用其新兴柴油发动机。“在不断地引进来、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的标准不断提升、修正、完善,对更高标准和更优品质的追求永无止境,昆明必须向世界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