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违法严记分 能否唤起汽车文明
既然对交通违法行为处罚的重点已经转到记分上来,那么执法的人性化不妨体现在罚款数额上。
昨日是昆明交警严格记分管理的第一天。上午8点多,记者来到昆明交警四大队看到,在交通违法自助处理室前,早早地就排起了50余人的长队。昨日下午5点多,记者从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了解到,从昨日零时起到下午4时,昆明交警各直属大队共通过电子眼抓拍昆明市各类交通违法行为5000余起。对以上抓拍纪录的交通违法行为,交警将按照相关规定实施记分管理。
前段时间那场关于"违章将记分"的闹剧,相信不少人还记忆犹新,包括笔者在内,很多人也是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处理掉了积压许久的违章罚款。虽然事后证明这也不完全算是"乌龙",但从一个侧面说明,相比于单纯的罚钱,记分对老司机们更具威慑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交管新政的出台,不仅具有合理性,更具必要性。
新政实行首日,半天左右的时间,即抓拍到各类交通违法行为5000余起,加上现场处罚,数量更多。纵向比较的话,这个数字算是正范围,并没有多大的起伏。这或许与预期中的"交通违法行为锐减"有些出入,但大可不必因此质疑新政的实施效果。一方面,任何一项管理措施都需要一个逐步适应和推行的过程,不大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就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另一方面,从车主的角度说,某些驾驶陋习也具有一定的惯性,坏毛病一旦惯出来了,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改掉的。
越是如此,越有严格记分管理的必要。对于各类交通违法行为,该记多少分该罚多少钱,我国的《道路交通法》有明确的规定。但是不知出于什么样的考量,昆明在很长时间里实行的是"部分交通违法行为只罚钱不记分"的政策。当然,作为政策的实际获益者,广大车主应该对此不会提反对意见,甚至认为这是一项人性化的举措,但换个角度看,也不能不说,此举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变相纵容。和分扣光了要吊销驾照相比,罚个几百块、千把块钱能算个多大的事?
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叫问题。而严格记分管理,就是要将交通违法行为上升为"仅仅用钱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提高违法成本,倒逼车主遵守交通法规,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我们已是汽车大国,但还远远没有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汽车文明。总体而言,交通违法行为包括一些虽不违法但不文明的驾驶习惯还是相当普遍的。比如在昆明,每天不遇到几个乱停车、乱变道的,你都不好意思跟人说你开车。更大的问题还在于一种从众心理,当大家都这么干的时候,谁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以至于每每看到别的国家交通现状如何如何好,车主如何如何遵守交通规则的时候,我们总是大吃一惊。然而,这不应该是一种社会常态吗?
严格记分管理是执法严厉性的体现,也是执法理性的回归。如果要提一点建议,我倒是觉得,既然对交通违法行为处罚的重点已经转到记分上来,那么执法的人性化不妨体现在罚款数额上。比如说违停,《道路交通法》的规定是处罚20元到200元。但现实中,往往是不分情形一律顶格处罚,极少见到百元以下的罚款。这显然不尽合理,毕竟交通执法的目的不是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