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程师的蓝天梦
在成都西边的蜀西路,近期从这里驶过的不少车辆都贴着印有“抗霾志愿者”字样的车贴,醒目的车贴吸引了不少路人好奇的目光。原来,这是一家叫马孚的公司正在开展“携手多路片,同心保蓝天”为主题的环保活动。
“多路片实质是一种燃烧速率调节剂,能有效清除汽车发动机的胶质与积碳。”成都马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和说,“这一调节过程同时也大幅减少了汽车尾气中的碳氢、氮氧化合物。科学研究已经证明,这些化合物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因素。我是希望在寻求解决我国雾霾问题的方法时,我们企业能尽到一份社会责任。”
汽车工程师的新发现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的董事长,彭和有着长达30多年汽车工程师职业生涯的技术积淀。1983年,彭和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一汽工作期间,他参加了解放牌载重汽车CA15、CA141、奥迪CKD生产准备工作,负责过捷达CKD引进车型及生产准备,担负了一汽大众技术引进等大型重点工程的关键岗位工作。
然而,2008年,他在重庆一处加油站的偶遇,不经意间改变了这位汽车工程师的人生轨迹。
“当时只是偶然在加油站里买了一种燃油添加剂加到油箱里了。没想到车开出去一公里,我就感觉到发动机状况不一样了。”彭和说,工程师的职业敏锐让他意识到,他遇到了一项提升汽车发动机工作状态的好技术。此后,彭和开始了对这种技术的研究和追寻。
“2009年,我们在成都进行了轿车使用多路片前后对比试验。数据显示,加了多路片的汽车活塞推力提高约30%,节约燃油约20%;一氧化碳、碳氢和氮氧化合物的下降幅度让人惊讶,最多可以减少90%。”彭和说。
近几年,雾霾这个话题被社会高度关注。彭和猛然意识到,他的团队所从事的项目不仅仅是一项改善汽车发动机燃烧技术的事,不经意间可能寻找到了一条治理雾霾之路。这让彭和既激动又倍感压力。
七年艰辛完成技术控股
在重庆的偶然发现后,彭和足足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最终找到了技术源头——远在美国犹他州的帕瑞希实验室。当彭和满心欢喜地前去拜访时,谁料吃了个闭门羹。实验室负责人帕瑞希博士有个规矩——拒绝见商人。
“帕瑞希博士最开始拒绝见商人,反而让我坚定了对这项技术的判断,因为我看到了一个科学家对技术纯粹的执着。”彭和说。最终,执着的彭和几乎动用了自己在美国的一切关系,向博士递上了自己的简历。汽车工程师的身份和职业经历这时候起到了关键作用,帕瑞希博士答应见面。
事实验证了彭和的判断。上世纪70年代初,燃烧速率调节剂被运用于NASA航天运载火箭和爱国者导弹等美国军方项目。马孚燃烧技术正是帕瑞希博士在此基础上针对碳氢燃料优化设计而来的。 2002年,马孚燃烧技术由美国军方解密投入民用。
此次美国之行,彭和终于带着中国区总代理授权书回到了成都。回国后,彭和首先进行了多路片的中国油品检测试验,即在炼油厂直接把多路片添加到成品油中,而后检测燃油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最终,多路片顺利成为通过该项检测的唯一一个燃油添加剂产品。同时,多路片还通过了欧盟ROHS标准,以及国家客车检测中心的油耗&排放检测。
“多路片进入中国后,我们又专门针对中国燃油市场做了多项改进,在已有的美国专利基础上,还成功申请了7个中国发明专利,成为了唯一一个在中美两国同时拥有专利的添加剂产品。”彭和说。
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多路片在四川的市场上累积了不小的人气。市场良好的反馈坚定了彭和想要进一步追寻这个技术的决心。2015年10月,彭和获得了马孚燃烧技术全球拥有者——美国马孚有限公司52%的股份。
环保和经济成本不矛盾
“马孚燃烧技术是一个跨越式的技术进步,这种进步必然能开启新的汽车消费模式,能够颠覆环保就必须花钱的思维定式。”彭和说。
在他看来,城市交通拥堵使得发动机长时间处于怠速高温状态,不仅增加了积碳的形成,更加速了零部件的损耗;而多路片在提高了燃油燃烧效率的同时,更减少了对部件的磨损,从而为消费者节约了维修保养产生的更大一笔费用。
2009年,马孚公司在成都完成了规模化的项目试运行,累计有2.1万辆车长期使用多路片。
“我们和车主一起算过这笔账,高燃油利用率所带来的直接经济价值,在完全冲抵掉多路片的购买费用后仍有节余。汽车的环保节能与经济成本并不矛盾。”彭和说。
让自己肩负起治理雾霾的使命后,彭和就开始积极参加全国各地的相关技术研讨和论坛,希望能够结识一帮有识之士,共同携手实现这个梦想。
“我的这个梦想触动了很多人,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因为我看到了这份梦想是可以凝聚力量的,我们可以携手一起成就这个有意义的事业。”彭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