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发布一季度消费者投诉情况 汽车类投诉成热点
广西消委会发布今年第一季度消费者投诉情况
家电类投诉减少 汽车类投诉“乘车追上”
今年第一季度,广西各级消委会受理消费者投诉共262件,与去年同比减少14.65%,产品质量、合同争议、售后服务仍是引发投诉的主要原因。5月16日,记者从广西消委会了解到,交通工具类商品的投诉逐年攀升,并在该季度成为被消费者诟病最多的商品。
家用电器投诉下降明显
据介绍,今年1~3月,家用电子电器、医药及医疗用品、农用生产资料以及房屋装修及物业服务、邮政业务服务、电信服务类投诉均有较大程度下降。尤其近年多次进入投诉榜单“前三甲”的家电类投诉,去年一季度位于榜首,但今年一季度投诉较去年同期下降65个百分点,共26件。
不过,针对交通工具、食品、烟酒、饮料、服装鞋帽、日用商品和文化、娱乐、体育、销售服务的投诉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尤其是服务类和交通工具类投诉的涨幅较明显。如针对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的投诉有12件,较去年同期上涨500%;交通工具投诉也上涨了83.33%,以44件的投诉总量在该季度22类商品中居第一位。
汽车消费成投诉热点
据广西消委会工作人员介绍,汽车等交通工具类消费纠纷已成为时下的新热点。因其科技含量高,纠纷处理往往比较困难。
2016年年底,覃女士在柳州购买一辆吉利帝豪GS小轿车。今年1月12日,覃女士发现车子仪表EPS故障灯亮起,提示电动助力转向故障,驾车时转向盘无法转动,当即拨打厂家售后维修电话。该公司售后人员表示,可以为覃女士更换电子助力转向总成。但覃女士认为,该车刚买12天、行驶150公里,就发生转向系统失效故障,要求按《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退车。经柳州市消费者协会调解,厂方代表最终同意退车要求,并按购车原价退回10.88万元,同时承担购车产生的购置税等费用5774.58元。
无资质提供服务需警惕
随着消费者对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针对服务类的投诉数量也在增加。一季度,全区各级消委会组织共受理生活服务类投诉30件,主要集中在预付卡消费、无资质提供服务等方面。
今年2月中旬,河池市李先生在洗车时,被洗车店的工人告知汽车需要更换机油、机油格。李先生随即在店里为爱车更换了机油、机油格,之后机油格断裂破碎,汽车发动机出现异响。检测显示,破碎的机油格碎片进入发动机,导致发动机损坏。
经河池市金城江区消协分会调查发现,该洗车店经营范围并不包括汽车维修维护项目,其给李先生更换机油、机油格的行为已超出了许可经营范围。经调解,洗车店同意一次性赔偿给李先生2.53万元。同时工商部门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其进行整改。
广西消委会提醒,维护小汽车请到有资质的正规修理店进行,并保存好相关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