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有望成为下一个蓝海

中国经济时报 | 2017-05-11 10:06
分享到:
 5月6日,汽车分时租赁平台EZZY在北京召开战略发布会,宣布将启用全新的品牌形象和线上产品,并上线奥迪等新车型,同时将把运营区域从北京扩展到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预计今年实现全国5000辆车的布局。EZZY的战略发布会,使得共享汽车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与共享单车解决了都市生活“最后一公里”难题一样,共享汽车同样是传统汽车租赁行业在服务模式、技术、管理上的创新,从而为城市居民出行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应该看到,近年来我国共享经济发展迅猛,这对经济转型、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双创”具有重要意义,共享经济也因此成为当前我国最活跃的创新领域。
  2月28日,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爱基,净值,资讯)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在京联合发布《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报告》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分享经济仍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到2020年分享经济交易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到2025年占比将进一步攀升到20%左右。
  有观点认为,同样是共享出行,相较于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具有相当的劣势,并不看好共享汽车的潜力。首先表现在成本方面,汽车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价格,并不是千八百元的共享单车能够比拟的,不能随时随地停放及停车位成本和修车救援成本等都比单车高很多。其次是充电桩的问题。共享汽车目前几乎都是电动汽车,虽然充电桩数量在逐年增大,但停车场充电桩非常少是不争的事实。另外还有私密问题如车内卫生、个人生活习惯等问题。
  笔者认为,作为新事物,共享汽车面临各种各样的困扰和制约因素实属正常,以上所述的劣势不易克服。但笔者依然认为,汽车共享出行潜力巨大,将成为共享经济领域下一个蓝海,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因素。
  第一,现实需求巨大。目前,一线城市买车、养车成本越来越高。以北京为例,车位动辄几十万,而且摇号近千分之一的中签概率使得购车需求更加难以实现。另一方面,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7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首次突破3亿辆,其中汽车达2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超3.64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3.2亿人。数据显示,预计2017年较2016年新增驾驶人数量约3100万人。共享汽车对于那些有驾照但由于买车养车成本高昂以及摇号政策限制而没有车开的人来说是一大利好,同时,对共享汽车来说,也意味着巨大的需求。
  第二,当前我国社会车辆闲置时间较长,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爱基,净值,资讯),共享汽车可以极大地填补这一空白。独立咨询机构罗兰贝格在其2016年10月19日发布的《2018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分析预测报告》中就曾经指出,目前中国的社会车辆的平均闲置时间约95%,大量运力未被激活。共享汽车在不增加城市基础运力负荷的前提下,通过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极大地增加了汽车运力供给。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转变,节能减排、绿色低碳越来越受青睐,共享汽车不但能够缓解日趋严重的城市空气污染,而且更容易受到政策的鼓励。
  第三,当前股市不甚明朗,房地产的限购政策使得众多资金远离房地产领域,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共享经济领域,共享汽车市场是其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发布人、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处长于凤霞就曾经表示,“如果说市场规模更多地反映了当下的发展态势,资本则是一个最敏感的要素,它可能更多的是关注未来几年的发展态势。”
  应该看到,共享汽车作为一种新业态、新模式,与共享单车一样,不可避免地面临政策上的各种问题,下一步就是要直面各种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深入推进传统汽车租赁行业与新业态的融合发展。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