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飞机成功首飞 为何打了汽车人的脸
5月5日下午,国产大飞机C919(昵称胖九)首飞成功!在多数国人欢欣鼓舞之际,有少数人提出质疑,说胖九只不过是“组装货”而已,因为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都是国外生产的。双方剑拔弩张、唇枪舌剑,然而报哥发现,原本是飞机领域的话题,结果吵着吵着,竟把中国的汽车产业也扯进来了,而且是当做反面典型大说特说的。对多数国人来说,估计他们第一次接触“国产化率”这词,应该都跟汽车有关。包括当年批准成立中外汽车合资企业的时候,都有国产化率要达到多少的要求,否则不许合资。报哥之所以要说国产化率,是因为在胖九首飞成功的时候,有人列出了它有多少零部件不是国产的,比如:发动机、飞机起落架等等,都是国外企业生产的,而国产的零部件多数是机头、机身、机尾、机翼等外面的壳子。有业内专家站出来说,胖九现在的国产化率是50%左右。听到这个数字,估计很多国内汽车企业的老总们脸上开始发烫,内心隐隐作痛,因为一款合资新车要达到这样的国产化率都相当不容易。更让车企们坐不住的是,专家们继续拿汽车产业说事儿。专家说,中国的许多汽车是组装货,如一汽—大众、上汽通用的迈腾、君越等车型,这是因为生产的主体是中外合资企业,核心技术都在外方手中。C919却不一样,中国商飞是完全的中国企业,没有合资。商飞与外企的关系是主制造商与供应商的关系,这是世界航空界的普遍模式,包括波音和空客。报哥觉得,可能是专家对汽车了解并不多,只知道这两家企业的名字,或者说对这两家企业有成见,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单单列出这哥儿俩的名字呢。因为,但凡是合资车企,核心技术都在外方手中,无一例外,具体名字就不点了,否则东风日产、广汽丰田、长安福特等该不高兴了。专家还说,中国商飞作为主制造商,自主确定整体设计,自主决定向谁采购什么样的零部件,是昂首挺胸的甲方,而不是像一汽、上汽那样在大众、通用面前是低声下气的小伙伴。如果中国汽车界当初也多动点儿脑筋,像高铁那样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跟外国厂商博弈,而不是天真地去“市场换技术”,就不会发展成今天这样的尴尬局面。报哥觉得,这段话说得更狠,简直就是往心窝里扎啊。但是,忠言逆耳良药苦口。痛定思痛的汽车人,这些年为什么不遗余力地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呢?究其原因,是他们终于认识到,市场可以换来金钱,但这钱大部分被外方拿走了,而你渴望换的技术依然还是秃子脑袋上的头发——没有。孩子不断奶无法长大,车企不断奶,你还得防着对方有二奶。比如奥迪死活要跟上汽好,大众又跟江淮走到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