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爱基,净值,资讯)市场快速发展。2016年中国能源汽车销量创下超过50万辆的佳绩。中国的消费者为什么选购新能源汽车或电动汽车呢?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如何?在共享单车受到中国民众欢迎甚至走向海外的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是否也能分享共享经济的“一杯羹”?针对上述问题,毕马威与预致汽车咨询有限公司在共同撰写的《消费者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认识》调查报告中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该调查报告显示,作为对传统内燃机的一个可行的替代方案,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发展正获得快速的增长。中国的潜在买车人士是既受政策、经济诱因驱动,又有环保意识的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虽然车主表示主要原因是免费私车牌照和国家补贴,但潜在买车人士认为,购买电动汽车的主要原因是维保费用较低,而且有利于保护环境,其次是免费私车牌照。
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车主和潜在买车人士之中,70%的受访者在工作日平均驾驶里数达40公里,周末驾驶里数达40公里的百分比下跌至65%。电动汽车的主要用途是上班出行。调查发现,两类受访者都认为,与内燃机汽车(传统燃油汽车) 相比,电动汽车在经济上更划算,而且更环保,国家补贴也是促使消费者买车和拥有汽车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一些需要限量拍卖私车牌照、交通比较拥堵的大城市。
但是,消费者过去对新能源汽车的疑虑仍然存在。首次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车主和潜在买车人士认为,电动汽车的缺点是电池续航力不足(及电池技术)、充电速度缓慢以及充电设施短缺等。大多数新能源汽车车主会在家中或工作地点(如有充电设施)为汽车充电。然而虽有疑虑,仍有45%的现有新能源车主表示,将来会再购一辆新能源汽车。反映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仍有信心。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车主和潜在车主对电池的续航力也有类似的期望。超过70%的受访者期望电动汽车续航力为350公里,他们认为这个距离应可足够满足其驾驶需要。在可接受的最长充电时间方面,超过53%的新能源汽车车主目前接受4小时的充电时间,而大多数新能源汽车车主(84%)期望最快充电时间在1小时以内。
该调查报告还发现,受访者对比亚迪汽车、荣威和北汽等中国品牌的偏好和认知特别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受访者主要认识的外国品牌(但只限于潜在消费者)是特斯拉,而且排名在比亚迪和荣威之后。除了品牌外,产品质量和专业服务也是车主购买汽车的两大原因。对于潜在消费者来说,品牌认知是关键,其次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行业领导地位和科技的成熟度。
对消费者来说,便利才是关键。因此,调查报告发现,新能源汽车车主尤其是潜在车主对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功能有新的期望,虽然不是硬性要求。他们的最大期望是新能源汽车能够把半自动及/或全自动驾驶功能作为标配。自动驾驶、停车辅助和其他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功能在两大消费者类别中的排名均位于前列。在新能源汽车车主中,49%的受访者期望新能源汽车能够具备3级自动驾驶功能(解放双眼),32%期望具备2级自动驾驶功能(解放双手),而高达68%的潜在消费者期望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可同时具备2级和3级自动驾驶功能。两大消费类别的受访者均同意3级自动驾驶功能将大幅改善驾驶质量,因此可提升生活水平。
另外,现有的新能源汽车车主和潜在消费者对电动汽车共享经济态度正面。当问到选择自行驾驶电动汽车还是共享汽车服务时,65%的受访者表示,虽然他们希望拥有自己的汽车,但他们会使用共享汽车服务。随着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渐受欢迎,而且社会越来越接受以电动汽车取代传统的内燃机汽车,中国的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期望值也在不断上调,以满足他们不断上升的驾驶需要。中国的消费者当然明白科技进步才能确保安全,但他们对电动汽车对消费者以至整个社会所扮演的角色有着清晰的期望。简而言之,电动汽车既要满足他们的驾驶需要(出行及合理的充电速度),而且还有利于保护环境。电动汽车应具备先进技术和模式(自动驾驶和分享经济),从而彻底改变未来驾驶对社会的意义。最重要的是电动汽车要让使用者享受到更优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