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岗区 新能源汽车产业结出智能果实
“没想到厂区建设的速度这么快,仅仅7个月时间就把厂房建好实现生产。”
“没想到遵义‘智造’的品质这么好。”
“更没想到新能源汽车在黔北山区发展得这么好!”
不久前,参观了位于南部新区遵义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里的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系列生产流程之后,江陵汽车公司的董事长邱天高接连发出了3个“没想到”感叹,并将与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3000台整车的合作订单。
从2015年11月建成投产以来,这样的利好消息不断从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传出。
2016年,该公司实现了15亿元的产值;
2017年3月,长安汽车公司与该公司签订了3.2亿元的订单;
“我们有一套‘绿色算法’,能够让新能源产业在遵义的青山绿水间结出智能果实。”该公司董事长林国军卖起了关子。
巴斯巴+多家企业,等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大家庭”。
“集聚优秀新能源零部件制造企业,互通有无,打造全新商业模式,整合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势资源,解决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技术革新、系统集成等问题,致力于新能源汽车整车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林国军说。
如今,通过与其他汽车制造企业的资源整合,该公司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80%已经实现本地化生产。
同时,该公司还牵头组建“云谷运营”模式,涵盖人才培养+众筹销售+分时租赁+运营服务及创客平台+大数据服务等,形成了一条强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
如今,站在遵义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的大楼望去,遵义市大地和电器有限公司、遵义市鑫元正有限公司、遵义科德天博公司、遵义(深圳)华颖泰科公司等企业已全面投产;3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正在陆续入园建设或安装调试设备,其余的配套企业预计2017年底前投产运营,一幅南部新区新型工业蓬勃发展的美好画面正徐徐展开。
到“十三五”期末,该能源汽车产业园预计可实现总产值150亿元,带动1万人就业,实现税收10亿元。